物流部 028-84824403
客服部 028-85987760
可跑放养鸡订购电话:
400—0000—563

 

 
新闻动态


 首页 > 新闻动态


[技术交流]禽副伤寒防治

禽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杆菌等沙门氏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,其主要侵害幼禽,可造成幼禽死亡,同时可使家禽受精率、产蛋率、孵化率下降,禽副伤寒是家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。

  本病常呈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,各种家禽都易感染。被感染的鸡多在14日龄发病,其死亡率为10%~20%,严重者可达80%。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,当其抵抗力下降时也会发生死亡,这种隐性感染鸡会向外界排毒,是重要的传染源。

  雏鸭和雏鹅也能感染本病,10日龄雏鸭发病率很高。

  本病可经卵及消化道传播,其也能经呼吸道及皮肤伤口引起感染。病菌可经卵巢污染卵及经蛋壳侵入胚胎,被污染卵所孵出的病禽可感染其他健康雏禽。此外,被病禽粪便污染的饲料、饮水、用具等可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家禽,带菌的飞沫可经呼吸道引起传染。

  禽舍潮湿、通风不良、密度过大,饲料供给不足或喂低质饲料等均可引发此病。未处理的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豆饼类谷物饲料常含此类细菌。许多飞禽、家畜和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,人也是本病的易感者和传播者。

  1  症状

  急性病例呈败血型变化,其常见于幼禽,慢性病例多见于成年禽。该病潜伏期为12~18 h,最急性病例常无症状即亡,这多是卵内或孵化器内感染造成的。多数病禽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或停食,口渴,喜饮,呼吸增数,头和翅下垂,嗜睡,毛蓬乱,怕冷,拥挤成堆,排水样白色稀粪,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。病禽因脓性结膜炎而造成眼睑粘连,头部肿胀。

  病雏鸭倒地,头向后仰,角弓反张或间歇性痉挛,常于发病3~5 d内死亡。

  成年家禽感染后常不表现出症状而成为带菌者,偶见食欲减退,下痢,粪中带血,关节肿大及出现肺炎、死亡等症状。

  2  病理变化

  最急性病例无明显病变。病程稍长的肠黏膜出血,以十二指肠较为严重,肠壁增厚,肠淋巴肿大。肝肿大、充血,见黄白色针尖大小或稍大的坏死灶。胆囊肿大,充满胆汁。脾肿大。有心包炎,并常有纤维素性积液。肾充血、肿胀。有时见纤维素性肺炎。慢性病例见腹腔积液,输卵管及卵巢发炎。

  3  诊断

  根据临床症状、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,确诊须进行细菌学检查。

  4  防治

  药物治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,但治愈的家禽可能成为带菌者,其不宜留作种用。常用氟苯尼考混于饲料中饲喂,连用7 d,另外,新霉素、痢菌净、庆大霉素、多粘菌素等拌料喂或混水饮用都有疗效。在饲料或饮水中长期加药会导致病菌出现抗药性,故各种抗菌药物宜交替应用。

  预防本病重在杜绝病菌的传入。患病家禽和带菌者不能作种用,病禽应淘汰,尸体应深埋。种蛋必须来至健康场,种蛋及孵化器在入孵前1~2 d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(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 g、高锰酸钾25 g熏蒸20~30 min,熏蒸后用33%的氢氧化铵除去福尔马林气味)。孵化后孵化器要彻底清洗和消毒。要改善饲养管理,禽舍及用具应保持清洁,育雏室及运动场保持干燥,舍内加强通风,避免拥挤,保证供给家禽充足的、营养丰富的饲料。